署长的话

回顾过去一年,香港邮政庆祝成立170周年,亦同时面对重重挑战。

1841年,香港设立首间邮政局,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资讯流通日趋频繁。一直以来,香港邮政提供可靠快捷的通讯服务,不单令香港每个角落信息互通,同时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欣逢香港邮政这家植根社会的公营机构成立170周年,我们举办了多项活动,让市民和部门人员参与其中,以志其盛。

电子通讯取代传统邮递的趋势不可逆转,加上营运成本不断上涨,香港邮政在2011/12年度面对艰难的营商环境。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外围环境,香港邮政加强管理成本、着力提高运作效率、推出创新业务,并且锐意为顾客带来更佳的服务体验。

在管理成本方面,我们善用科技的潜力,精简运作流程,提升服务质素。我们现正研发一套综合邮政服务系统,这套新的系统利用资讯科技,将柜台运作与后勤工作更紧密结合,预计在2014/15年度起分阶段启用。我们亦陆续为所有派递邮差提供掌上数据终端机,利便到户派递的邮件处理工作。此外,国际邮件中心与现时设于邮政总局的拣信组将会合并,并迁往位于九龙湾的中央邮件中心。大楼新设施将于2014年12月全面启用。届时,邮件处理方面的运作将可发挥协同效应,从而令部门更有效地运用人力、运输及其他资源。

香港邮政的本地派递范围复盖全港,为299万个住户和商业客户提供服务;而旗下128间邮政局亦组成遍及全港的网络。我们善用这完备的邮政基建,推出新的柜台领件服务,方便顾客在邮政局领取网上交易商品。另外,我们凭藉香港邮政无远弗届的邮递网络,为高档消费品提供度身订造的物流配送服务。

尽管数码通讯对部门的业务增长带来严重威胁,但方便的互联网平台和新兴的社交媒体亦为邮务行业带来新的商机。2011年上半年,我们推出投寄美国的易网递 (e-Express)服务。该项服务针对美国蓬勃的网上购物市场,为顾客提供价钱实惠而且稳妥的邮递方案。我们亦加强了网上“投寄易”的功能,方便投寄大量邮件的顾客及非帐户顾客备妥邮件,亦提高了柜台运作的效率。此外,我们在2011年推出香港邮政流动应用程式,为顾客提供自选邮务资讯服务和邮件追踪服务。

中小型企业(中小企)是香港经济的支柱。在香港邮政所提供的多元化邮政服务和产品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完备的邮务方案,协助本地的中小企应付市场推广、建立品牌、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通讯保安等各方面的业务运作需要。本港逾四万家中小企已成为香港邮政的中小企业邮务协进会会员。同时,我们一直积极与业界组织及相关商业机构联系,以期进一步推广香港邮政所提供的各类型方便营商的服务。

在开发产品方面(包括集邮服务),我们力求创新。过去一年,香港邮政发行多款设计新颖的邮票,包括首次发行以“岁次壬辰(龙年)”为题的丝绸邮票、为庆祝皇仁书院一百五十周年校庆而推出的盾形邮票,以及以情人节为主题的香味“心思心意”邮票小版张。我们期望以设计精美、题材吸引的邮票,培育新一代对集邮的兴趣。

随着顾客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香港邮政不断提升服务质素,为顾客提供更佳的服务体验。例如旺角邮政局的翻新工程采用以用家为本的全新设计,获得顾客和员工的好评。我们日后为翻新或重置邮政分局时,将会采用这个获奖的设计概念,为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增值。

香港邮政团队上下努力不懈,在2011/12年度,总邮件量录得3.1%的增长,总营运收入增加6%。然而,收入增幅难以抵销营运成本上涨。2011/12年度的整体回报率为-1.9%。

香港邮政以营运基金模式运作,财政需自负盈亏,并且需为政府的投资赚取回报。自营运基金成立以来,香港邮政善用此运作模式下较为灵活的安排,以十分合理的收费,为香港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香港邮政过往曾经风雨,幸有赖部门团队以其一贯的专业精神沉着应付,紧守“传心意、递商机”的企业使命。尽管电子通讯大大改变了顾客的投寄习惯,加上当前艰难的营商环境,我们对于邮务行业和香港邮政的前景仍然乐观。眼前的挑战是要寻找合适的方案组合,切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充分善用新科技带来的机遇。这是我为自己和部门团队订下于来年需优先处理的任务。我们致力为香港邮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期望包括顾客的所有持份者多加支持。

丁叶燕薇
香港邮政署长
暨邮政署营运基金总经理

请按此下载署长的话 [PDF, 2页60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