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邮政为全港共293万个住户和商业客户服务。在2009/10年度,我们处理的邮件达13亿件,数目虽较2008/09年度下跌5.6%,但每日平均处理量仍达357万件。
年内,本地邮件占香港邮政所处理总邮件量的84.2%,较对上一个年度下跌7.7%。另一方面,国际邮件量较对上一个年度上升7.6%,占总邮件量的15.8%。出口国际信件和包裹的主要目的地为美国、英国、澳洲、中国内地和日本。
在2009/10年度,香港邮政的总收入为港币47.52亿元,较对上一个年度增加4.3%。这主要是由于年内的包裹、转运邮件和大量投寄空邮邮件的数量有相当增长。
2009/10年度的运作成本达港币45.18亿元,较2008/09年度上升7.4%。2009/10年度的运作盈利合共港币2.34亿元,回报率为固定资产平均淨值的6.6%。
2009年4月初,香港邮政推出全新面貌的电子购物平台“乐满邮”。透过改良网页界面,以及简化产品搜寻和订购流程,“乐满邮”为顾客提供更完善和便利的购物体验。此外,新系统有助香港邮政更有效分析网上顾客区隔特点,并在“乐满邮”平台向顾客发放讯息。
2009年5月21日至22日,香港邮政在本港主办首个万国邮政联盟电子商贸会议,主题为“Delivering e-Commerce to the People”。来自19个邮政机关和相关业界超过75位代表参与其中,讨论如何实现电子商贸急速发展所带来的商机。
香港邮政赞助“香港2009- 第二十三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这项展览由香港邮学会主办,并获亚洲集邮联合会认可。
新机械拣信系统于2009年6月全面投入运作。此系统结合光学文字阅读机、视频讯号编码机和拣信机的功能,令效率得以提升,运作成本亦大幅降低。
葵涌特快专递运作中心于2009年7月20日启用,加强了荃湾区和葵青区的特快专递收件和派递服务。
为庆祝世界邮政日,香港邮政于2009年10月9日举行“一人一信”免费投寄日活动。这是我们连续第六年邀请市民于免费投寄日投寄一封私人信件予本地收件人。全线邮政局(两间流动邮政局除外)均设置特别投寄箱收集信件。今年,我们收寄和派递了70,000封免费投寄信件,数目较对上一年增加46%。
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出口至美国、欧洲和巴西等主要目的地的航空邮件量急增,数目较对上一年同期大幅上升30%。继全球出现金融危机后,空运舱位供应短缺,香港邮政在确保出口空邮服务质素方面,遇上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尽量减低对顾客的影响,我们密切监察情况,并全力寻求额外空运舱位。最后,透过与货运公司和邻近邮政机关共同协作,我们所面对的压力得以纾缓。
香港2009东亚运动会于2009年12月举行,香港邮政有幸成为赞助机构之一,而特快专递更获指定为速递服务供应商。我们藉此良机,推出一系列推广活动,包括刊登广告、安排公关活动、在巴士的“路讯通”节目中播放片段,以及与报章合办问答游戏,以加强宣传特快专递服务。在东亚运举行期间,特快专递成功完成任务,顺利把运动员的测试样本即日速递至中国内地的检测中心。
2009年12月,香港邮政推出“挂号及普通邮件邮资标籤”计划,以简化经柜位收寄挂号和普通邮件的程序。我们在四间指定邮政局的柜位装设邮资标籤打印机。新设备既有助缩短柜位的整体处理时间,亦改善了后勤办公室的效率,并同时提供有用数据作邮件量分析用途。
香港邮政由2009年12月起试办电子商贸中心,以用作中央收寄局,方便已登记的电子商贸商户投寄邮包。该中心设于长沙湾,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下午一时至八时,为未能于正常办公时间内使用邮政局服务的顾客提供便利。
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月3日,香港邮政在尖沙咀海港城开设首家“邮.爱传递”概念店。店内满布心型装饰,洋溢节日气氛,并提供各式各样的集邮品和纪念品以供选购。香港邮政署长于2009年12月7日主持概念店开幕礼,当日多位本地名人亦有出席。为志其事,香港邮政特别推出《星光闪烁.心思心意邮票珍藏集》,销售收益拨捐联合国儿童基金。
香港邮政继续推行定期翻新计划,以期为门市网络内127间邮政局改善环境。年内,有十间邮政局已完成翻修。
由2010年1月起,香港邮政为香港海关的“道路货物资料系统”提供代理服务。16间指定邮政局负责处理该系统的登记申请。
2010年2月,香港邮政在两间选定派递局推行试验计划,以加强收集挂号邮件的派递结果数据。每名派递段邮差均获发流动装置,以供在派递时收集派递结果数据,以及记录派递日期和时间。这些数据经由流动无线网络传送至中央系统,简化了数据收集流程,让香港邮政能更适时更新网页显示的派递状况。我们正着手于未来数年进一步推展计划,以涵盖所有派递段邮差。